首页> 中文期刊> 《山地学报》 >汶川地震区绵远河流域泥石流形成区的崩塌滑坡特征

汶川地震区绵远河流域泥石流形成区的崩塌滑坡特征

         

摘要

2008年汶川地震以后,四川省绵竹市清平乡表面覆盖了大量松散堆积物,这些物源在震后的几年中易受到暴雨激发,导致大量浅层崩塌、滑坡的形成,尤其在泥石流形成区.研究泥石流形成区崩塌、滑坡特征,有助于分析滑坡向泥石流转化的特点.2010-08-13绵远河流域发生强降雨致使数十条沟暴发泥石流,在统计了研究区内20条沟泥石流形成区内的386个崩塌、滑坡后,利用野外调查及高精度遥感影像,将386个崩塌、滑坡全部解译,并利用GIS分析统计出崩塌、滑坡在坡度、坡向、高程、沟道纵坡降、地层岩性、沟壑密度因子上的分布特征,得出在海拔1700~2400m范围内崩塌、滑坡密度最大;坡度是影响崩塌、滑坡分布的重要因素,随着坡度的增加密度也越来越大,>70°时极易失稳;滑坡的方向垂直于发震断层明显多于平行于发震断层;纵坡降在500‰~600‰的区间内崩塌、滑坡大量分布;石炭系灰岩出露的地层容易产生大量崩塌、滑坡,尤其在下硬上软的岩层上面;在微度水土流失的区域,崩塌、滑坡分布集中,因此要加强该区域的监测预警.

著录项

  • 来源
    《山地学报》 |2012年第5期|565-573|共9页
  • 作者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59;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59;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59;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59;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59;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
  •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崩塌; 滑坡; 泥石流; 绵远河流域;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