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海洋科学》 >2012年6月份桑沟湾褐潮期间浮游植物和浮游纤毛虫群落结构特征

2012年6月份桑沟湾褐潮期间浮游植物和浮游纤毛虫群落结构特征

         

摘要

报道了2012年6月份桑沟湾藻华期间的浮游植物和纤毛虫群落结构,并对环境因子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发现,藻华原因种为一种直径为2μm左右的小球型藻类,细胞形态和粒径均与近年来在中国秦皇岛近岸海域频繁引发水华的超微型浮游植物相似.藻华发生期间,调查区海水中藻华原因物种细胞丰度高达109个/L,高于2011年同期调查区该物种藻华期间的细胞丰度(108个/L).除藻华原因种外,其他浮游植物共鉴定38种,隶属3门23属,以硅藻和甲藻为主,优势种为: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裸甲藻(Gymnodinium sp.)、圆筛藻(Coscinodiscus sp.)、长菱形藻(Nitzschia longissima)和太平洋海链藻(Thalassiosira pacifica)等.纤毛虫共鉴定3属5种,以砂壳纤毛虫为主,优势种为百乐拟铃虫(Tintinnopsis beroidea).细胞丰度分布方面,藻华原因种从湾内向湾外逐渐降低;硅藻细胞丰度在位于湾口处的6号站位最高,并向湾内和湾外递减;甲藻和纤毛虫细胞丰度均从湾内向湾外降低,这分别由优势种裸甲藻和百乐拟铃虫的分布决定.分析发现,调查区藻华原因物种细胞丰度与海水温度和层化系数呈良好的正相关性,与盐度呈负相关性;与裸甲藻和百乐拟铃虫细胞丰度呈良好的正相关性,这两种异养微型浮游生物对藻华原因种的摄食能力值得探索.与历史资料的对比发现,调查区藻华期间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下降,群落稳定性降低.

著录项

  • 来源
    《海洋科学》 |2015年第12期|56-64|共9页
  • 作者单位

    天津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457;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上海200062;

    天津渤海水产研究所,天津300457;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

    天津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457;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植物生态学;
  • 关键词

    褐潮; 浮游植物; 纤毛虫; 群落结构; 夏季; 桑沟湾;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