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海洋地质前沿》 >18.5ka以来冲绳海槽中部沉积物碎屑态来源和古环境变化的常量元素记录

18.5ka以来冲绳海槽中部沉积物碎屑态来源和古环境变化的常量元素记录

         

摘要

为进一步了解冲绳海槽中部18.5 ka以来柱状沉积物碎屑态的常量元素组成特征及其古环境指示意义,对KX12-3孔进行了151个样品中碎屑态的提取及其常量元素和粒度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常量元素含量表现出明显的两段式垂向变化特征,底部的Z1阶段(492~96 cm)形成于末次冰消期及早全新世(18.5~9.6 ka),中国大陆河流(长江、黄河)物质输入是沉积物中陆源碎屑物质的主要来源;而顶部的Z2阶段(96~0cm)则形成于早全新世以来(<9.6 ka),沉积物中的陆源碎屑物质仍以中国大陆来源为主,台湾物质输入也有一定贡献.此外,岩心中还记录到了7.3 ka时发生的K-Ah火山事件.常量元素相关性、R型因子及典型常量元素比值分析均表明主要氧化物含量在垂向上的变化主要受控于附近的陆源碎屑物质输入,热液活动和火山物质的影响较小.不同时期陆源碎屑物质对研究区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并与海平面波动及黑潮的演化具有很好的耦合关系.此外,在5~3.5 ka期间,KX12-3孔的Fe2O3、MgO、Fe/Ti、Mg/Ti值及粒度减小,这应该是由当时黑潮的减弱或“摆动”出冲绳海槽引起的.

著录项

  • 来源
    《海洋地质前沿》 |2017年第5期|22-31|共10页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青岛266071;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 青岛266061;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 青岛26606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青岛26607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青岛266071;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青岛266071;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 青岛266061;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海洋沉积;
  • 关键词

    冲绳海槽中部; 沉积物碎屑态; 常量元素; 海平面波动; 黑潮;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