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不同种源交趾黄檀种子形态及多点发芽率的差异

不同种源交趾黄檀种子形态及多点发芽率的差异

         

摘要

研究不同种源交趾黄檀Dalbergia cochinchinensis种子形态特征及在华南不同地区的发芽率差异,为交趾黄檀适地引种和遗传改良提供基础。以来自泰国、柬埔寨、中国等10个种源25个家系的交趾黄檀种子为研究对象,对种子进行形态参数的测定,并在中国4个地区(海南乐东、广东阳江、广东广州和福建漳州)进行种子发芽试验。研究发现:交趾黄檀种子长度、种子宽度、种子厚度的变幅分别为6.09-7.19,3.84-4.28和0.98-1.19 mm;千粒重变幅为15.80-33.76 g。在4个播种地的试验发现:平均发芽率以阳江最好,达78%;Prachin Buri(巴真)种源种子在4个地区的平均发芽率最高,达83%;Kampong Cham(磅湛)种源(79%),Pursat(菩萨)种源(92%),Prachin Buri(巴真)种源(90%),Prachin Buri(巴真)种源(87%)的种子发芽率分别在广东广州、福建漳州、广东阳江、海南乐东达到了最高水平。不同种源间、播种地间的种子发芽率各自均差异极显著(P〈0.01)。千粒重与种子在4个地区的发芽率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不同种源种子在阳江、乐东两地的发芽率变化极为相似。聚类分析将此次引种的交趾黄檀分为3大产区。种子形态特征和发芽状况可作为引种、选种的依据,交趾黄檀种子总体上以泰国Prachin Buri(巴真)种源发芽表现最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