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先秦赋诗传统与“赋、比、兴”之义∗

先秦赋诗传统与“赋、比、兴”之义∗

         

摘要

历代对“赋比兴”的解释看似明晰却极难厘清。种种解读多有从“作诗法”论之之嫌。只有回溯到先秦赋诗传统,才能略探“赋比兴”义理的源头。在先秦政教礼仪中,“赋比兴”的原初含义并不抽象,也并不只是修辞方法,而是活生生地体现为赋诗活动的运作方式。“赋”直陈赋诗者之情志;“兴”取譬感物,将赋诗者之意与诗章结合起来;“比”因听诗观赋者对诗意与交往情景的相类解读而达成。由此出发, 对“赋比兴”的思考就可以深入到天人物我之际的关系问题,以及善恶性情的政教层面。作为情志呈露方式的“赋”必须有赖“比兴”才能感发,而 “比兴”之感物言志又必须通过“赋”才能成章言志。由此,赋比兴成为赋诗言志活动的三个相辅相成的环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