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民法典时代我国婚姻住所制度实现机制研究

民法典时代我国婚姻住所制度实现机制研究

         

摘要

婚姻住所承载家庭精神利益与情感寄托,区别于一般不动产,配偶单方处分或设定负担行为不应简单套用物权变动规则发生效力.我国既有制度因缺乏家事法特殊性考察,未认真对待家庭关系团体性、协力性特质,规范适用存在民事交易财产法异化婚姻关系伦理性之风险.民法典时代,不宜通过顶层设计路径探究我国婚姻住所制度构建方案,应诉诸法解释学,重视优良家风条款法益创设功能,借鉴英国、德国等国家或地区婚姻住所制度实践,通过《民法典》既有规则的联动作用,限制个人所有权恣意行使,从严认定善意取得主观要件,间接达致婚姻住所制度社会效能.婚姻关系存续期间,配偶一方对婚姻住所的处分或设定负担行为,在征得另一方配偶同意前应属效力待定,离婚后通过设定居住权、租赁合同方式保障弱势一方居住利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