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大众文化时代小康社会建设的儒家人格理想启示及文化内涵

大众文化时代小康社会建设的儒家人格理想启示及文化内涵

         

摘要

小康社会虽然不是作为儒家最高理想的以圣人为主导的大同社会,但毕竟不是小人得志、君子失势、圣人理想缺失,以致让小人乃至大众为所欲为的乌合之众的社会,至少应该是一个以君子乃至精英为主导的社会.建设小康社会,应该立足孔子等儒家人格理想的启示,着力建设一个重义轻利、协同创化的精英主导型社会,而不应该是一个见利忘义、尔虞我诈的大众主导型社会;一个崇尚正义、自强不息的精英主导型社会,不应该是贪图享乐、害怕变革的大众主导型社会;一个谦让宽容、和而不同的精英主导型社会,不应该是简单偏激、同而不和的大众主导型社会.近代以来,对伦理道德规范,因果报应法则,以及周遍含容、平等不二、协同创化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缺乏自信,一味崇洋媚外,推崇非此即彼二元论思维模式,以及矛盾、斗争和暴力方式,是导致中国人性趋恶、道德失范、戾气横行、生态恶化诸多问题的根源.弘扬和传承以孔子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根治当前中国诸多问题的一剂最接地气、最对症的良药,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和最独特的精神标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