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台州学院学报》 >互联网时代重提异化的主体性——以生命传播的视域

互联网时代重提异化的主体性——以生命传播的视域

         

摘要

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异化的扬弃与复归的探讨陷入僵局,其根源在于马克思所论述的人的异化是从主体性的破碎开始,货币成为将个体连接成社会的必然中介后,人的主体性进一步隐匿在巨大的外部性之中,因此人丧失了复归的可能性。直至21世纪,互联网成为除货币之外连接个体的新中介。技术赋权下的个体重新获得一种主体性。异化的主体性问题在互联网时代被重新打捞起来,马克思曾指明的复归也才有可能在两种路径上展开:主体层面“感觉—实践—生命经验”;主体间层面“艺术—共鸣—良善生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