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误读与重释:作为古文家的林纾

误读与重释:作为古文家的林纾

         

摘要

在新文化运动中,林纾由文章"宗盟"而被贬斥为"反新文化运动的代表"。其文章地位的动摇从小说笔法开始,首由崇尚魏晋文风的章太炎及其弟子发难。章太炎对林纾文章的批评是当时文坛主魏晋与宗唐宋的派别之见的映射,这一争议因章氏弟子大举进入北京大学而加剧,并由文章派别之见发展成为争夺领导权的斗争。这种传统文学内部的派别之见最终演变成为文化上的新旧之争。新文化运动中多员健将本出章门,此时对林纾的抨击也策略性地由派别趣味转为思想倾向。林纾身份的转变实际上隐喻了传统文化的遭遇。在新文化运动中,林纾以桐城派的代言人身份出现,但实际上林纾对派别明显排斥,甚至刻意疏离桐城,而其文章观念、文坛行迹却又与之相近。"悖论"背后更多的是对文化传统的一种敬重,是对桐城理论中符合文章发展规律的精髓部分的坚守。"悖论"的合理性存在于文章传统,而不在于派别。作为古文家的林纾,其意境说力拓馀地,发前人所未发,成为其艺术论的精华部分。学界或将其意境说定位于文章所达到的审美境界,且以之作为文章艺术的最高范畴。实际上林纾所论的意境重心偏于创作之前的虚静涵养,是临文之前提,因而并非最高审美艺术标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