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人之治:价值与流弊

         

摘要

秦汉之际形成的"贤人之治",较之于先秦时代的"血亲政治",无疑更具道义上的合法性。这种贤人治国的制度化,不仅使社会精英有了确定的流向,也扩大了统治基础。然而,当人才选拔的目的已不限于选拔人才而是控制思想,由此便遏制了一个民族进步的活力。与此同时,在官本位体制下,随着知识分子的"依附"与"同流",以及全社会"权力—依附"型结构的广泛存在,造成对人的严重束缚与限制,最终使中国社会付出了高昂的制度成本。此外,贤人之治所蕴含的精英主义倾向,虽然有益于实现决策的科学性,但对"精英"的过度推崇,又会削弱组织决策的民主意识,这反过来又影响决策的科学性。在一个组织中,通过倡导"集体性的对话"和共同学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较好避免精英治理的独断与偏执,从而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