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怎样回应文化的不可公度性问题

怎样回应文化的不可公度性问题

         

摘要

文化之间真的只有不可公度性吗?这个问题来源于美国科学史家托马斯·库恩关于科学革命的观点。在他看来,学科共同体的"范式"或"学科基质"是某种个体化的存在,因而,科学革命就要以格式塔转换的方式进行,新旧范式或学科基质之间完全不同,所以是不可公度的。旅美学者朱新民则指出:文化之间若有"共有框架",则可公度;若无,则不可公度。但他反复强调文化的"偶然性",这又为认定某些文化只有不可公度性做了铺垫。两人的观点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抵制概念的要素分析,强调形象的整体描述的倾向。虽然在感觉上言之凿凿,但在理论上却困难重重。要解决这个问题,前人的成就可以借鉴。古代中国思想家惠施有"小同异"之说,韩非有"道理稽"之论,相当于用概念种属关系来把握现象世界。黑格尔用"个体性"概念把个别事物提升到普遍意义上,认为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是个体性的根本属性,准此,任何具体事物在个体性意义上,都有可公度与不可公度相统一的性质,两者互为条件,互为限度。现象事物莫不如此,文化也不例外。可见,文化的不可公度性问题,并非自在之物的随意描述,而是有关现象界的理论问题,只有上升到普遍性才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