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烘云托月”法琐议——我读《第二次考试》

“烘云托月”法琐议——我读《第二次考试》

         

摘要

正 《第二次考试》是散文名篇。它那精巧的构思,灵活的剪裁,确有许多独到之处。但是艺术辩证法告诉我们,刻意追求精巧,也易因巧而生拙。《第二次考试》的原稿是三千余字,后因《人民日报》文艺部稿约要求,作者“便只好把原来的架子拆散,另起炉灶,重新构思,并学会如何更好地剪裁”处理成不足两千字的短文,这样作品巧是巧了,但巧中也藏有拙,长期来,不少同志对作品刻划陈伊玲形象时采用的“烘云托月”手法推崇备至,但我觉得,作品一方面诚然是供云托月月更明,另一方面则是烘云托月云模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