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现代肿瘤医学》 >胃肠道内外间质瘤影像表现与病理危险级别相关分析

胃肠道内外间质瘤影像表现与病理危险级别相关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胃肠道内外间质瘤CT、MR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及两者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内、外间质瘤影像表现及其临床病理资料,对照分析影像表现与免疫组化、病理危险级别相关性.结果:27例病例均为单发病灶.病变位于胃11例,小肠5例,直肠2例,十二指肠1例,胃肠道外肠系膜及腹膜后8例.10例病灶呈圆形,其中6例位于胃,4例呈椭圆形,13例呈分叶形.直径>5.0cm 17例,直径<5.0cm 10例.其中19例病灶密度不均,18例病灶内见局部液化坏死,3例出现溃疡、3例出现瘘道,8例病灶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23例病灶边缘索条状或血管样强化,实质期全部病灶实性成分均表现进一步强化.其中4例出现肝脏转移,4例出现周围侵犯,均未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病理结果:CD117(+)、CD34(+)23例,CD117(+)、CD34(-)3例,CD117(-)、CD34(+)1例;病理危险级别分组:极低危险组1例、低危险组5例、中危险组3例、高危险组18例.结论: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病灶直径大于5.0cm,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和/或伴液化坏死、瘘道形成,增强出现索条或血管样强化,出现周围侵犯及转移等影像表现常提示病理危险级别为中、高危险组,即恶性表现,预后不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