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湖泊科学》 >长江与黄河入海活性硅输送规律及变化趋势

长江与黄河入海活性硅输送规律及变化趋势

         

摘要

根据长江与黄河各一个完整水文年的调查数据,并结合历史资料分析了我国这两条大型河流活性硅((RSi,RSi=溶解硅(DSi)+生物硅(BSi))的入海通量及长时间序列的变化规律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与黄河RSi的组成存在显著的差异,二者水体中BSi/RSi的平均比值分别为0.22和0.49;黄河DSi的年平均浓度为长江的74%,而BSi年平均浓度却是长江的3倍.黄河水体中相对较高的BSi浓度反映了黄河流域水体浑浊度与土壤侵蚀程度较高,源自黄土高原高的泥沙输送量是导致黄河水体中BSi浓度较长江高的主要原因.长江与黄河下游RSi通量在丰水期、平水期与枯水期的比值分别为5.3∶3.1∶1.6与3.8∶3.4∶2.8,长江半数以上的RSi入海通量是在丰水期输出的,而黄河在3个时期的差异不明显.相比于径流的变化,1958-2014年间长江DSi通量变化主要是由DSi浓度的变化引起的,流域气候变化(如温度变化)是其浓度及其通量年代际变化的重要原因;而黄河1985-2001年间DSi通量下降是由于径流量与DSi浓度降低的双重原因引起的.气候变化,特别是温度的变化会对流域硅的风化速率与硅的产出产生重要影响,但其具体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揭示.

著录项

  • 来源
    《湖泊科学》 |2018年第5期|1246-1259|共14页
  • 作者单位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研究中心,青岛266061;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研究中心,青岛266061;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青岛266237;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研究中心,青岛266061;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研究中心,青岛266061;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青岛266237;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实验室,青岛26606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深海极端环境与生命过程研究中心,青岛266071;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研究中心,青岛266061;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研究中心,青岛266061;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长江; 黄河; 溶解硅; 生物硅; 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