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农进渔退”:明清以来鄱阳湖区经济、生态与社会变迁的历史内涵

“农进渔退”:明清以来鄱阳湖区经济、生态与社会变迁的历史内涵

         

摘要

渔业是鄱阳湖区传统产业。明清以来圩堤围垦使鄱阳湖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明清至民国时期鄱阳湖区圩堤围垦的生态影响总体上协调可控,渔、农两大产业相辅相成,共同成就了其"鱼米之乡"的美誉。20世纪下半叶鄱阳湖区圩堤围垦快速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农进渔退"。农业主体地位空前加强,渔业日益式微,湖区整体生态环境恶化,但在一定时空下"农进渔退"也有正向生态效应。渔民弃渔上岸成为农民,典型渔业社区嬗变为农村社会。湖区渔业械斗、草洲纠纷和水利案件随着"农进渔退"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