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漫议

         

摘要

启发式教学在我国由来已久。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学生求知未到“心求通而未得”(愤)、“口欲言而未能”(悱)时,教师不要急于开导,应创造条件使其达到“愤”、“悱”程度,相机引导;他还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指出了学习与思维的关系。后来《学证》指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师对学生要认真引导,而不能强迫、代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