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方新马克思主义消费社会批判理论的三个维度及其转向

西方新马克思主义消费社会批判理论的三个维度及其转向

         

摘要

随着西方消费社会的兴起,西方新马克思主义者构建起了消费社会批判理论的大厦。以阿多诺等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把消费社会看做商品、工具理性和异化逻辑在消费领域推演的结果,并运用现代性批判话语揭露了消费社会对大众的控制,但其对大众主体意识的忽略,对技术的简单化批判等则构成了其理论的不足。列斐伏尔指出,消费社会滋生了新的异化形式,并通过大量的符号系统即"次体系"完成了对日常生活和消费的控制。他实现了消费社会研究的后现代转向,但却抛弃了马克思的生产方式理论,转而寻求符号拜物教批判及语言学革命的做法则是无力的。鲍德里从后现代主义视域出发,将消费社会看做与现代社会相断裂的阶段,认为符号的差异和区分构成了其主导逻辑,要揭秘消费社会的意识形态,就必须进行政治经济学批判。在这一过程中,他误读了马克思的诸多理论,同时对符号学的过分依赖导致其跌入了虚无主义的陷阱。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