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现场转换与接受偏差——以刘禹锡《代靖安佳人怨》的创作心态与宋代接受为例

现场转换与接受偏差——以刘禹锡《代靖安佳人怨》的创作心态与宋代接受为例

         

摘要

刘禹锡的《代靖安佳人怨》是为哀悼武元衡遇刺而作的诗歌,表现了刘禹锡对武元衡遇刺一事的复杂心绪,只有回到该诗的写作现场才能对其丰富内涵有所体会。在该诗的宋代接受中,宋人对该诗多持否定态度,认为其暗含对武元衡遇刺的幸灾乐祸。宋代还有人将该诗与柳宗元同一题材的《古东门行》进行比较,认为"柳贤于刘"。这种接受与刘禹锡的创作初衷有一定偏差,偏差的产生与接受现场的转换有关。宋代新儒学的兴起、《新唐书》的编纂以及庆历前后的尊韩思潮,都在该诗的宋代接受中构成了特定的思想文化背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