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甘肃科学学报》 >基于PKCθ-Ikk-NF-κB信号通路研究白头翁汤介导NKT细胞抑制分泌IL-13因子治疗UC机制

基于PKCθ-Ikk-NF-κB信号通路研究白头翁汤介导NKT细胞抑制分泌IL-13因子治疗UC机制

         

摘要

探究白头翁汤通过抑制自然杀伤T细胞(NKT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3(IL-13)细胞因子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机制。首先用噁唑酮建立小鼠结肠炎模型,分离培养结肠黏膜NKT细胞。为进一步明确与NKT细胞表达IL-13相关的信号通路和转录因子,采用药理学特异性激酶抑制剂抑制的方法,先分别抑制PLCγ1-Calcineurin-NFAT、MEK-ERK、PI3K-Akt-mTORC1及PKCθ-Ikk-NF-κB信号通路,再用抗CD3和抗CD28单克隆抗体刺激,最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观察IL-1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用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测定心肌转录因子3(GATA3)、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锌指蛋白(PLZF)、T盒子转录因子(T-bet)、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τ(RORγτ)等转录因子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治疗组和模型组相比,小鼠的生长状况明显好转,小鼠黏血便和黏液减少最后消失,而且小鼠进食增加,体重明显升高,白头翁汤组结肠黏膜组织损伤和疾病活动指数评分(DAI)降低(P<0.05)。RT-PCR和ELISA结果显示,和对照组相比,模型组IL-13的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用白头翁汤治疗后,IL-13在分子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发生了下降(P<0.05)。用1μM AEB071抑制PKCθ蛋白激酶后,模型组NKT细胞表达IL-13分子水平显著降低,而且白头翁组NKT细胞NF-κB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研究表明白头翁汤可能通过PKCθ-Ikk-NF-κB信号通路降低IL-13因子的表达促使小鼠炎症减轻,肠壁损伤修复,恢复结肠黏膜的分泌等功能,最终使小鼠恢复到正常生理状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