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河北宽城传统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栽培系统景观特征及演变

河北宽城传统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栽培系统景观特征及演变

         

摘要

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栽培历史悠久,2014年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农业遗产景观是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遗产地景观特征及其演变有助于认识景观格局的特征及变化,促进系统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该文结合Landsat和MODIS卫星遥感及实地调研数据,研究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遗产地景观的分布、结构及森林景观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遗产地内主要有板栗林、落叶林、常绿林、农田、建设用地和水域6类景观,森林覆盖率达84.72%,板栗林是仅次于落叶林的第2大优势景观类型,面积达151.60 km^(2)(27.70%);(2)遗产系统沿山顶到河谷形成了“林地-板栗林-农田-村落-水域”依次分布的山地景观空间结构,形成了平地、山地梯田板栗林景观及其与农作物、菌类、家禽和药材等多种林下复合间作景观;(3)遗产地整体景观分布较为破碎,各个景观类型内局部连通度较好;(4)2000年以来遗产地森林覆盖度以8.18 km^(2)·a^(-1)的速度在扩张,其中板栗林对森林面积增长贡献率可达83.28%,提升了区域植被绿度。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具有重要的经济、文化和生态价值,在当地政府政策扶持下板栗林景观优势度不断提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