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临床儿科杂志》 >儿童新发扩张型心肌病药物治疗后左心室逆重构发生率及预测因素

儿童新发扩张型心肌病药物治疗后左心室逆重构发生率及预测因素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新发扩张型心肌病药物治疗后左心室逆重构的发生率及预测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2月至2018年11月住院治疗的新发扩张型心肌病、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并随访至2020年1月或死亡的5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住院及出院后均给予标准药物治疗.根据随访复查的超声心动图结果,定义随访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基线提高≥10%且LVEF≥55%,同时经体表面积标准化后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Z值(LVEDD-Z)较基线降低≥10%且LVEDD-Z≤2为达到左心室逆重构,调查左心室逆重构发生率.收集患儿首次入院时的临床和超声心动图等指标,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左心室逆重构的基线预测指标.结果 55例患儿中,男16例、女39例,发病年龄中位数7个月(范围23天~13岁2个月).超声心动图中位随访33个月(范围1~85个月)后,25例患儿发生左室逆重构,其LVEF由入院时(37.1±7.4)%提高至随访时(65.7±5.4)%,LVEDD-Z由(9.5±3.0)降低至随访时的(1.3±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动脉高压、中重度三尖瓣反流、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儿童新发扩张型心肌病发生左室逆重构相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无中重度三尖瓣反流是儿童新发扩张型心肌病发生左室逆重构的独立预测因素(OR=9.75,95%CI:1.03~87.62,P<0.05).结论 近半数儿童新发扩张型心肌病经药物治疗后可发生左室逆重构,无中重度三尖瓣反流患儿发生左室逆重构的可能性大.

著录项

  • 来源
    《临床儿科杂志》 |2020年第11期|851-856|共6页
  • 作者

    潘宇; 刘晓燕;

  • 作者单位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 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014;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 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014;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左心室逆重构; 药物治疗; 儿童;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