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临床儿科杂志》 >新生儿婴儿心肌保护技术的原理与进展(综述)

新生儿婴儿心肌保护技术的原理与进展(综述)

         

摘要

未成熟心肌的组织结构与代谢特征不同于成熟心肌.要儿开心术前往往处在缺氧容量压力负荷增高的应急状态,因此对心肌保护提出了特殊要求。本文通过文献复习对未成熟心肌保护技术的基础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的进展作一综述。 一、未成熟心肌的生理代谢特点低温能延长未成熟心肌缺血的安全时间,其对保护较高ATP水平及迅速停跳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未成熟心肌比成熟心肌更耐缺血的原因是它的早期依赖于无氧酵解,另外一个原因是未成熟心肌5一核苷酸酶5’~nucleotidase)含量较低。这保证了缺血期间维持较高的ATP前体水平~[1]。同时未成熟心肌可通过氨基转移来获能亦是未成熟心肌细胞代谢的一大特征~[2]。低温对未成熟心肌也有不利的一面,Rebeyka等~[3]观察到低温能引起停跳前未成熟心肌挛缩而造成类似心肌缺血性损害。其机制可能与钙向细胞内流有关~[4]。冷挛缩现象的认识可能对常规深低温体外技术提出新课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