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受症

         

摘要

乳糖不耐受症近十年来已受临床医师重视,由于患儿缺乏乳糖酶以致对母乳或牛乳中的乳糖不能完全分解。乳糖在肠腔被正常肠道菌群分解成乳酸,可再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乳酸刺激肠壁,促进肠蠕动,大便次数增加~[1],腹部不适而不安,乳糖酶缺乏的程度因人而异,因此症状轻重不一。轻者易于疏漏。 乳糖不耐受性腹泻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以继发性为多,继发于感染性腹泻后。当肠道感染时肠粘膜受损,产生和分泌乳糖酶的绒毛膜外层受损最重,以致该酶产量减少,引起腹泻。原发性乳糖不耐受症发病率据记载欧美人很低,但亚洲人群中并不低。发病年龄都很早,发病前多无感染性腹泻史。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