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临床儿科杂志》 >脾动脉部分栓塞治疗小儿难治性ITP12例报告

脾动脉部分栓塞治疗小儿难治性ITP12例报告

         

摘要

@@我们于1992年10月~1997年10月采用脾动脉部分栓塞方法治疗小儿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2例,现报告如下。rnrn 临床资料男4例,女8例,男女之比为1∶2;年龄8岁~14岁,平均年龄(11±2.06)岁。发病时间6个月~3年,平均(26.4±3.6)月。所有病例均首选肾上腺皮质激素≥1mg~2mg/(kg*d)治疗3个月无效或减量后复发。6例加用长春新硷2mg/(m2*w)。5例于血小板<20×109/L时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80mg/(kg*d)×(2~3)次,暂时BPC上升,停药后1月下降至治疗前水平。BPC14~35×109/L,全部患儿都有出血倾向。脾略大者1例。栓塞前查肝、肾功能,肝脾B超,血象及骨髓象。以Selding法局麻下行右股动脉穿刺,选择性脾动脉造影,将医用明胶海绵剪成0.8cm长,宽、厚各0.2cm的细条状,用5ml注射器将栓塞物连同造影剂及8万U庆大霉素制成混合液注入脾动脉分支内,造影显示栓塞范围约30%~70%左右,脾栓塞即为成功。术后24小时、7天、14天、1月、半年、1年、2年分别检验血小板,12例患儿于术后24小时血小板开始上升,临床出血症状改善,1月后骨髓象发生变化。根据第3届全国血液病学术会议拟定的ITP疗效标准,显效8例,疗效良好4例,有效率100.0%。栓塞前后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主要并发症为脾区疼痛、低热、恶心呕吐、上腹部胀满,1周后消失。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