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临床儿科杂志》 >川崎病D-二聚体的变化与临床意义

川崎病D-二聚体的变化与临床意义

         

摘要

川崎病(KD)好发于婴幼儿,其并发症冠状动脉病变(CAL)是导致患儿尤其是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在发达国家或地区KD所致的CAL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童最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并可能成为成年后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KD病例有逐年增加趋势,并提出了不完全性KD(IKD)的概念, IKD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及特异的血液指标,增加了KD的诊断难度。国内外大量研究已经证实KD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与血液高凝状态、血栓形成倾向有密切的关系。本文探讨D-二聚体含量在KD患儿尤其是合并CAL患儿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著录项

  • 来源
    《临床儿科杂志》 |2013年第12期|1192-1192|共1页
  • 作者

    王蕊; 封其华; 宋晓翔;

  •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江苏苏州 215001;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江苏苏州 215001;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江苏苏州 215001;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