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0年代初期诗歌语言的基本形态及其局限性——以“广场”语象的分析为中心

1990年代初期诗歌语言的基本形态及其局限性——以“广场”语象的分析为中心

         

摘要

1990年代初期的诗歌语言在"转型"的社会语境中生成,突出呈现为两种形态。一方面,诗人们的精神意识在社会语境的转变中陷入了困境,诗歌语言作为突破困境的方式,其"本体性"地位得到了重新指认;另一方面,面对转型的语境,诗人们的语言意识发生了内在的转换,形成"介入性"的表达方式,以此探寻着写作的可能性。但从根本上看,1990年代初期诗歌的语言存在局限性。首先,诗人们急于摆脱转型语境所带来的精神困境,预设性的前提造成了诗歌语言的"不自主性";其次,由于诗歌位置的整体偏移,由"介入性"表达建构起的表达空间相对狭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