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军事哨楼 游宴场所城市地标--黄鹤楼历史文化意蕴探寻

军事哨楼 游宴场所城市地标--黄鹤楼历史文化意蕴探寻

         

摘要

位于武汉武昌蛇山西端黄鹄矶头的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从位于城西南角瞭望守戍的军事哨楼,到与城垣分离、成为独立的观景建筑而成雄奇壮美的游览楼阁,其旅游功能不断强化,围绕其历史与传说,其周边衍生出许多相关景点,将斯楼所涵摄的空间不断延伸扩充,又将文本传统外在化与形象化。自宋代始,黄鹤楼不仅承担旅游胜地的功能,也是官方的接待处和临时的官署,明清时期更是地方文化复兴重要的一部分,还展示了国家危难时期仁人志士的热血与豪情、抗争与信念。在绵延上千年的时间里,黄鹤楼屡毁屡建,一直在长江边发挥着重要的"点景"和"观景"作用,自唐代起(除南宋为南楼代替过一段时间外)就是江城的一个标志,以其高大的形体气势勾勒出城市的轮廓线。黄鹤楼之所以能成为江城的标志,除了得益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自身固有的气质——瑰丽堂皇和形制工艺、民间力量和国家力量的支持外,更与植根于道家道教的传说、千百年来文人墨客、迁客骚人的文化活动存在更密切关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