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中国化“在路上”话语反思

中国化“在路上”话语反思

         

摘要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在路上”成为中国文学界的流行话语,它源于“垮掉的一代”(BG)作家凯鲁亚克的小说《在路上》(On the Road),其起源语境、语义与BG相关。小说中BG伙伴横穿美国,在路上酗酒、吸毒、滥交,反抗美国现存体制,体验主流文化之外另一种生活。他们为一种莫名的想望不知疲倦地奔走,在疯狂中感觉自我,所以“在路上”语义非常复杂。中国移植者将它从其起源语境中剥离出来,抽空其原义,对其作望文生义的理解,使其抽象化、普泛化,弱化了它对于中国文化建构的价值与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