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唐代《武王家教》中的儿童“自知”教育解析——以“三痴”为中心

唐代《武王家教》中的儿童“自知”教育解析——以“三痴”为中心

摘要

通过考释诽谤调戏、未语先笑、言语不善所谓“三痴”行为的含义,可解析其文化内涵,探讨《武王家教》将“三痴”作为影响“人命长短不等”的原因之三的观念所在,并对其与唐代家教、童蒙“自知”教育进行深入探究。“三痴”主要指子弟在言语方面自以为是、轻浮浅薄、冒犯他人、招人生厌的愚昧无知的不“自知”行为与表现,有违中国古代“人贵在自知”“好言其所善”的文化传统,属于典型的“口无择言,身无择行”的行为。故“三痴”旨在劝诫子弟切勿以己之长、责人之短,学会尊重他人,与人说话、谈笑要注意时机和分寸,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从而对子弟进行“自知”、自觉教育。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