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后新喉形态和发声功能初步研究

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后新喉形态和发声功能初步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supracricoid partial laryngectomy,SCPL)后新喉的形态结构和发声功能.方法 13例接受SCPL手术的男性喉癌患者年龄47~73岁,平均59±7.7岁,其中行环状软骨舌骨固定术(cricohyoidopexy,CHP)3例、环状软骨舌骨会厌固定术(cricohyoidoepiglottopexy,CHEP)5例、会厌喉成形术(T ucker术式)5例,术后一年进行言语可理解性测试、嗓音主观听感知评估(GRBAS分级,评估总嘶哑度G和气息声B),嗓音声学分析基频(F0)、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最长发声时间(MPT)和语谱图评估,并通过频闪喉镜检查新喉的结构和发声运动.结果 13例SCPL术后患者新喉喉腔结构变化明显,声门呈倒三角型、弧形、梭形、四边形或不规则形等形状,言语可理解性测试均在7~9.6分之间(I级),其中3例保留单侧杓状软骨的CHP术后患者的总嘶哑度和气息音评估为轻中度,F0在正常男性范围内(分别为127、121、126 Hz),jitter值大于0.5%,而shimmer值在小于3% 的正常范围内,语谱图明暗区别较明显、条纹清晰,M PT值接近>15 s的正常值;频闪喉镜下见新声门发声时黏膜振动较对称.而保留单侧或双侧杓状软骨的5例CHEP和5例Tucker术式术后患者,未能测得F0,总嘶哑度和气息音分别为中重度和重度,音域测试仅高频区域有信号,未能记录到jitter及shimmer值,语谱图条纹影不明显,明暗区别不大,无规则乱纹多,M PT值较小,明显低于正常值,频闪喉镜显示发声时喉腔漏气关闭不全,发声时黏膜形成无明显规律的振动或较大幅度抖动.结论 不同SCPL术式术后新喉形态结构和发音功能各具特点,言语交流均可被理解,保留单侧环杓单位的CHP手术术后新喉发声时黏膜可形成有效振动声源,而CHEP和Tucker术式术后患者发声时新喉黏膜颤动样或无粘膜运动,发声总嘶哑度和气息音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