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老赖”是如何形成的?——基于银企规模结构匹配失调的视角

“老赖”是如何形成的?——基于银企规模结构匹配失调的视角

         

摘要

新结构金融学理论指出,当银行业规模结构与企业规模结构相匹配时,方能实现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结构与风险结构匹配,从而减少经济金融扭曲,使银行体系能有效支持实体经济。本文以“老赖”的形成为分析对象,构建银行与企业的规模结构匹配指标对此议题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银行与企业的规模结构匹配越好,地区老赖企业比率越低。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的分析表明,银行与企业的规模结构匹配在国有企业和僵尸企业中比率较高、要素市场发育程度较差以及社会融资规模较小的地区作用更加显著,且具有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作用机制。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老赖”的形成不仅仅缘于道德因素,而是有较深刻的经济逻辑背景内涵。本文从银行与企业的规模结构相适宜的视角解释了老赖企业的形成原因,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缓解金融扭曲问题提供了经验证据与借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