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江苏农业科学》 >复配拌种下麦田减少施药次数的用药最佳时期和用量研究

复配拌种下麦田减少施药次数的用药最佳时期和用量研究

         

摘要

为探寻复配拌种下小麦减少施药的最佳时期及用量,以商麦188为试材,通过设置小麦起身拔节期、开花期和灌浆期等3个施药时期进行小麦减少施药次数试验,并研究同一处理时期内不同施药对小麦旗叶光合作用、根际土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明确最佳用药量。结果表明,在小麦扬花期处理28 d内,3个不同用药处理小麦的净光合速率从第1~5天,总体呈下降趋势,下降程度为Y3>Y2>Y1,Y1(75%百菌清•戊唑醇可湿性粉剂40 g/667 m 2)处理的净光合速率与其他2个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3个不同用药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变化趋势分别在第5、7、9天出现转折,第11天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均有不同程度恢复;蒸腾速率变化趋势与气孔导度基本一致,Y1处理受影响相对较小,与其他2个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用量百菌清•戊唑醇处理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在1 d时最低,呈现21 d内随用药量增加而上升的趋势,在14 d时,3个不同用药处理恢复到对照水平,在21 d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且浓度越高表现的更为明显,21 d后各处理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降低速度均逐步加大至恢复到对照水平;1~21 d期间Y1处理和对照相比均高于对照,说明Y1处理对蔗糖酶活性有一定的刺激作用;Y2处理出现微弱降低,而Y3处理与对照相比表现为显著的降低,说明Y3处理对蔗糖酶活性有明显抑制现象;百菌清•戊唑醇浓度越低越有利于脲酶活性提高,Y1处理对脲酶抑制作用不显著,小麦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可以快速恢复,并在14 d时Y1处理对脲酶活性有一定的刺激作用;Y2、Y3处理分别在21、28 d时才恢复到对照水平。Y1和Q2(扬花期用药)处理增产作用最为明显,说明扬花期采用Y1处理方案施药对增产最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