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江汉论坛》 >《老子》有无之辩理解的条件与方法问题

《老子》有无之辩理解的条件与方法问题

         

摘要

有无之辩一直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有助于锻炼人的形而上学思辨能力的本体论功课.近代以前,我国有最早的、领先于西方的、极为发达的有无之辩,《老子》一文的诞生就是明证.学界自古以来对老子有无之辩的释读尽管殚精竭虑,但其真实意义仍隐而不显.要客观理解老子有无之辩的真实意义,除了要借助解释学所说的技术形态学方法(文字考据、分析等)扎实钻研文本之外,还要努力弄清作者创作文本的真实动机和所要解决的问题,尽可能进到作者的创作状态之中,设身处地.这尽管是最高的解释学境界,但理解者要有进入的追求,即使不能完全做到,也应该有对进入条件和方法的清醒认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