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湖北社会科学》 >论中国民法典编纂的汉语思维

论中国民法典编纂的汉语思维

         

摘要

学界的争议很多是语言的争论,民法学研究面临语言学的转向问题.汉语是中华文明传承的纽带,中国民法典应当采用规范的汉语.学界应当凝聚法学和语言学的智慧,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思维,梳理民法术语的使用频率,打造中国风格的话语体系.正在审议的《 民法总则(草案)》采取了"民事法律行为"概念,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违反法律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表达,而这种表达不符合汉语语法."侵权行为"是"民事行为",但不是"民事法律行为",这在汉语语境下是无法理解的."合同"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法律概念,具有中国汉语文明独特的优势.中国民法典编纂应当强化汉语思维,扩张"合同"的概念,突出合同法的地位,采取合同法、物权法和侵权责任法依次递进的民法分则结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