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历史教学:中学版》 >京官社交网络与盛清政治

京官社交网络与盛清政治

         

摘要

有清一代,北京作为政治中心,是政治精英最重要的聚集地,由此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官员群体——京官。很多京官出身科甲,甚至起家词馆,多有文名,与“士林同好”声气相投;他们大多来自外省,往往借助各种媒介,与在京同乡发生往来。同时,他们掌握着有关朝廷动向的各类信息,也易于成为外地官员结交的对象。这种独特的身份属性与生活状态,令京官群体的成员之间在职守之外形成了复杂多样的社交关系,进而向外扩散,通过官场往来、文化交流、人情世故等渠道,与社会各阶层之间形成了基于同僚、同年、师生、同乡、姻亲等关系的复杂的社交网络。借助社交网络,官员可以互通声气、群集而动,积累自己的社会资源,从中获取经济和文化生活上的便利,乃至政治利益。然而,社交网络也存在张力,会给京官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一方面,谨身自守,清白处世,“往来无白丁”,这是历代政治文化对于士人的道德要求。“士林同侪”的群体身份,令士人在选择交往对象、展开社交活动时始终处在自己或他人的道德监督之下。另一方面,政治权力也是社交活动张力的一部分。在皇帝所主导的朝廷的眼中,京官的社交活动不仅是彼此勾结,更是贪腐乃至“结党”的温床。因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