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史林》 >1949—1953年农村生产的发展路向:以山东聊城县为例

1949—1953年农村生产的发展路向:以山东聊城县为例

         

摘要

关于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发展思路及路径的问题,历来有两派观点。一种认为应坚持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另一种强调国家可通过互助合作直接走向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因地方实践的差异性与复杂性,两种理论概括很难准确表达全国的总体发展方向。笔者基于对1949—1953年山东省聊城县的史料爬梳,发现两种发展倾向并非"非此即彼",而是互相补充的关系。以1951年抗美援朝运动与上级认定的贫富分化趋势为转折点,农村发展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种转变看似偶然,实则背后有其必然性的因素。这也将重新启发我们对新民主主义实践情况的思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