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史林》 >治水之后:清代太仓水利实践中的利益纠纷与官方能动性

治水之后:清代太仓水利实践中的利益纠纷与官方能动性

         

摘要

明清时期,江南水利备受朝野关注,但最终却无法摆脱水利不兴、水环境恶化的局面。除人力不可控之自然环境因素、受限于时代之技术与组织模式之外,“国家与社会关系”这个传统问题依然值得关注。清代太仓的水利实践困局,尤其是围绕闸坝产生的纠纷,展现出不同职业与阶层对水资源的差异性需求。治水之后的冲突,往往令善后措施形同虚设、河工成效化为乌有。水利事业中的根本矛盾并非国家与地方的主导权之争,而是地方社会内部的利益博弈。“地方能动性”的彰显不能确保治水成效的提升,而“官方能动性”的退缩则必然使治水陷入分散与无序的状态。清代太仓的水利实践,正反映出这一特征。

著录项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