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史林》 >论晚清上海外侨人口的变迁

论晚清上海外侨人口的变迁

         

摘要

开埠之前,上海没有外侨。虽然有不少洋人到过上海,但战争结束,他们也就随着战事的转移而撤走了。开埠以后,外侨接踵而至。到1910年,居住在上海的外侨人口已超过1.5万。但在1843年至1911年的整个晚清时期,上海外侨人口的增长并非自然增长,也不是持续快速增长,而是有起有落,有升有降,在起落升降中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一、缓慢增长阶段(1843—1853) 开埠初期,华洋分居,城北租界人口稀少,外侨的增长速度比较缓慢。1843年底,在英国领事馆登记的外侨人数为26人,全是英国人,包括领事馆人员、洋行大班和传教士等。此后外侨的人数逐年增加。英租界(包括早期美租界)内,1844年为50人(其中除1位美国人和数位他国侨民外,其余均为英国人),1845年为90人,1846年为120人,1847年为134人(其中英国人87人),1848年为159人(其中女性7人),1849年为175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