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史林》 >清末民初北京地区外商营业问题研究(1901—1918)

清末民初北京地区外商营业问题研究(1901—1918)

         

摘要

鸦片战争之后建立的不平等条约关系,明确外国人营业范围限于通商口岸。然而在商务利益的驱使与条约特权的庇护下,外国商民不断潜入未开放的内地活动,并且乘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之际,纷纷在京租赁或占用房屋居住营商,危及中国的主权和经济利益。清末民初,外国列强、中国政府与民间社会围绕外商在京私设行栈、限制或取缔外商营业、开放北京通商等问题展开激烈讨论及外交交涉。中国政府虽进行了种种努力,仍难在国内法和条约范畴内解决问题,因其根本出路在于收回治外法权,使境内外国人受中国法律之约束。外商在北京地区营业情形,是列强试图扩展“条约权益”的缩影,可以管窥外国人内地营商的双重属性,即破坏性与建设性,亦折射出其时北京系属非法的特殊通商区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