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广西植物》 >贵州稀有濒危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的研究

贵州稀有濒危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的研究

         

摘要

全球性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正逐步走向高质量发展,拥有丰富物种资源已成为夺取生物科技制高点的关键,因此,贵州稀有濒危种子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对贵州稀有濒危种子植物资源调查的基础上,选取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小黄花茶(Camellia luteoflora)、贵州红山茶(C.kweichowensis)等103种贵州稀有濒危植物,采用模式标本产地植物追溯、现存分布区及种群散布特征调查、物种濒危等级评估、混合采种迁地保育、生物资源测试分析与资源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植物物种多样性编目及其迁地保护、种子生物学特性与种子散布及分布动态变化、种苗繁育与应用栽培试验等研究.结果表明:(1)调查评估的103种贵州稀有濒危种子植物都采取了就地保护措施,但迄今为止对濒危威胁程度减轻的效应不明显,抢救性迁地保护依然必要,其中极危(CR)23种、濒危(EN)30种、易危(VU)40种、近危(NT)7种、无危(LC)3种;采用同一地理种源迁地保护有效种群Pn≥Lf·Ee·Am的栽培方法,在贵州省植物园开展了迁地保护引种栽培试验.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3种、3 650株,引种栽培平均成活率为95.47%,贵州及毗邻川、滇、桂极少数地区特有分布的种子植物70种、11 010株,引种栽培平均成活率为95.80%,并且建成了活植物保育圃30 200 m2.(2)搜集文献大数据结合GIS信息追踪调查研究,发现了小黄花茶新分布区2.5 km2、长柱红山茶(C.longistyla)新分布区1.5 km2、美丽红山茶(C.delicata)新分布区1.0 km2、皱叶瘤果茶(C.rhytidophylla)新分布区6.0 km2、红花瘤果茶(C.rubituberculata)新分布区50.0 km2、贵州槭(Acer guizhouensis)新分布区0.3 km2;新分布区种群增量对其减轻濒危程度的评估效果影响不明显.(3)选择了小黄花茶、贵州红山茶等20种具有贵州高原区域环境特色的经济植物开展了种苗繁育和应用栽培试验,建立种苗繁育基地13.4 hm2,繁育种苗73万余株,在林业绿化工程应用中示范栽培140.0 hm2(31万株),≥2年生苗木应用栽培存活率92.00%~98.00%,这为有关稀有濒危植物的科学研究及种质创新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