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台湾东部海岸山脉乐合弧前盆地层序:记录活跃斜向弧陆碰撞之构造演化

台湾东部海岸山脉乐合弧前盆地层序:记录活跃斜向弧陆碰撞之构造演化

         

摘要

台湾东部海岸山脉弧前盆地层序由西侧的利吉混杂岩和东侧的残留弧前浊积层序组成,记录了北吕宋火山岛弧与欧亚大陆边缘碰撞的构造演化.在海岸山脉中段,利吉混杂岩不仅分布于乐合弧前盆地西侧,也出露于残留弧前层序中央.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及微体化石研究,论述乐合弧前盆地内各地层单元的时空展布特征及其构造控制机制.综合浮游有孔虫与钙质超微化石研究结果,利吉混杂岩泥质基质可限定在早上新世4.3~3.4 Ma内,而残留弧前浊积层序沉积在晚上新世3.4~3.0 Ma,说明利吉混杂岩不是与残留弧前浊积层序同时异相的滑塌堆积,出露于盆地中心的利吉混杂岩也不是沉积于向斜轴部的最年轻地层.在乐合弧前盆地,年老的利吉混杂岩总体上分布于年轻的残留弧前层序西侧,该地层展布特征类似于台湾东南海域北吕宋海槽内受向东背冲构造控制的花东海脊-残留弧前盆地.这说明乐合弧前盆地早期沉积层序在不晚于3.4 Ma时同样受到背冲构造的控制,被变形抬升为花东海脊地形高区.而位于东侧的残留弧前盆地在3.4~3.0 Ma间继续沉积正常浊积层序.乐合弧前盆地的地层展布特征不仅记录了初期弧陆碰撞阶段的向东背冲构造,也记录了成熟期弧陆碰撞阶段的向西逆冲构造.在成熟期弧陆碰撞阶段,花东海脊被进一步向西剪切为利吉混杂岩,残留弧前层序及火山岛弧向西逆掩于利吉混杂岩之上,形成海岸山脉.由于河流的侵蚀作用使得部分利吉混杂岩以构造窗的方式出露于盆地中心.

著录项

  • 来源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5年第6期|992-1007|共16页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

    成功大学地球科学系,台湾台南701;

    成功大学地球科学系,台湾台南70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区域构造地质学;
  • 关键词

    海岸山脉; 弧前盆地; 利吉混杂岩; 弧陆碰撞; 背冲构造; 古生物地层;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