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甘肃社会科学》 >中国“十七年”小说中的女英雄形象与男性修辞

中国“十七年”小说中的女英雄形象与男性修辞

         

摘要

中国的“十七年”(1949-1966年)是一个追求英雄的年代。北大中文系博士生在《二十一世纪》1994年第6期发表同题文章,指出:“十七年”小说中的女英雄的形成有两个特点:首先,他们往往是伴随着男英雄出场的;其次,她们集“党的女儿”和“解放妇女”于一身,是晚清政治小说中的“巾帼英雄”、五四时期以后现代小说中的“新女性”人物系列的延伸。塑造女英雄特征的最基本修辞手段是“雄化”、“道德化”和“非家庭化”。“爱情革命化”和“革命爱情化”是小说家遵守的两条塑造女英雄的公式。前者如《红旗谱》中春兰与连涛、严萍与江涛的关系;后者如《苦菜花》中姜永泉与娟子的关系。还有一条公式,就是常用反面女性形象来反衬女英雄。反面女性即“坏女人”,不仅出身有问题,还是蛊惑引诱男人的“祸水”,政治上“恶”与道德上“丑”的人物。所有这些都体现了那个时代男性作家的道德规范和思想规范。在这种规范中,女英雄没法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天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