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甘肃社会科学》 >浅论“重农抑商”政策的历史合理性

浅论“重农抑商”政策的历史合理性

         

摘要

“重农抑商”政策,在我国历史上推行了很长时期,而且在不同历史时期还多次加强。春秋时政治家管仲曾说:“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主张以农为本。战国时.改革家李悝在魏文候的支持下,在魏国推行“尽地力”和“平籴”法以发展农业,把农民吸附在土地上,对强国富民起了重要作用。重农抑商、奖励耕织,还是商鞅变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变法规定:多耕织可免本人劳役、赋税,不安心务农而从商或游手好闲而贫穷者.全家罚做官奴。同时还制订“优惠政策”招外国无地农民到秦国垦荒.并给予田宅。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强大,自然包括“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而到了战国末期,大思想家韩非子进一步发展了“重农抑商”的思想。他针对一些工商业主的投机活动,将“末”的概念扩大到整个工商业。他主张“重本抑末”,奖励耕战。他认为.必须强迫人民努力生产.大量增加社会财富。只有这佯,社会的繁荣、道德的推行、国家的安定才有基础。由于“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到西汉时,一般商人的求富行为往往受到指责,商人在政治上的地位也比较低下.法律规定商人不得为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