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 >滇中亚高山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配特征

滇中亚高山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配特征

         

摘要

同一区域不同植被类型的生长习性、土壤类型、林分立地状况等的差异,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变化.采用标准地调查和生物量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对云南省新平县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5种典型森林类型——华山松(Pinus armandii)林、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林、滇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林、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林和常绿阔叶林各器官(叶、枝、干、皮和根)碳含量、生物量、碳储量及分配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该区域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配格局,揭示滇中亚地区各林分植被层的碳源-汇变化和土壤各层碳动态规律.结果表明,(1)5种林分类型各器官碳含量在45.60%~57.60%之间波动,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生物量分别占植被层的56.46%~92.28%、1.12%~13.15%、0.003%~2.19%和6.21%~30.26%.各林分类型植被层碳储量大小表现为:华山松>常绿阔叶林>云南松>滇油杉>高山栎.(2)5种林分的土壤碳储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主要集中在0~30 cm表土层,占总碳储量的52.6%~79.8%;0~60 cm土壤碳储量大小顺序表现为:滇油杉>常绿阔叶林>华山松>高山栎>云南松.(3)5种林分的生态系统碳储量表现为:常绿阔叶林>华山松>滇油杉>云南松>高山栎,其中乔木层和土壤层之和占总碳储量的95.1%~99.2%,林下植被层占比较低.华山松、滇油杉和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碳储量,云南松林和高山栎林植被碳储潜力较大,应通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森林管理措施,提高林分质量、增加林分碳密度,发挥其更大碳汇功能.

著录项

  • 来源
    《生态环境学报》 |2018年第10期|1825-1835|共11页
  • 作者单位

    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水土保持学院;

    云南 昆明 650224;

    云南玉溪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云南 新平 653499;

    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水土保持学院;

    云南 昆明 650224;

    云南玉溪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云南 新平 653499;

    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水土保持学院;

    云南 昆明 650224;

    云南玉溪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云南 新平 653499;

    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林业局;

    云南 新平 653499;

    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水土保持学院;

    云南 昆明 650224;

    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水土保持学院;

    云南 昆明 650224;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森林生态学;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
  • 关键词

    碳储量; 分配; 森林生态系统; 滇中亚高山;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