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地学前缘》 >三峡地区寒武系纽芬兰统岩家河组小壳化石研究进展

三峡地区寒武系纽芬兰统岩家河组小壳化石研究进展

         

摘要

埃迪卡拉纪—寒武纪转换时期小壳化石的突然出现是世人瞩目的重要演化事件之一,它见证了动物的爆发式快速演化过程,标志着以两侧对称动物为特征的寒武纪生态系统的开始.湖北三峡地区寒武系纽芬兰统岩家河组处于幸运阶—第二阶这一关键层段,是研究上述问题的理想地区之一.岩家河组小壳化石研究最近取得的进展,为寒武系纽芬兰统幸运阶/第二阶界线的标定,和寒武纪早期软体动物和刺胞动物的演化及个体发育提供了重要的化石依据,本文对其进行了总结.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寒武系第二阶底界划分标志的Watsonella crosbyi和Aldanella attleborensis在岩家河组第5段底部的同时出现,意味着岩家河组第5段已归属寒武系第二阶.这两类软体动物化石均广泛分布于华南、蒙古、西伯利亚和北美等大陆碳酸盐岩相寒武系第二阶地层中,它们均是定义寒武系第二阶底界的有力竞争者.另外,W.crosbyi壳顶下方一对肌肉附着结构的发现提供了重要的软组织结构信息,证实了W.crosbyi为内腹型壳,归属为未扭曲的软体动物太阳女神螺类.新发现六方锥石类Septuconularia yanjiaheensis具侧向压扁、两辐射对称的、14个等大锥面的围鞘,是迄今所描述的六方锥石类中锥面数最多的类型.根据横肋疏密程度,围鞘由下向上可分为三部分,可能代表胚胎期、幼年期和成年期不同的生长阶段.Septuconularia显然由寒武系幸运阶Hexaconularia通过扇面扩增演变而来,证明Hexaconularia可能是Arthrochites和Septuconularia之间的中间过渡类型.新发现的橄榄蛋类Octapyrgites elongatus与幸运阶Olivooides和Quadrapyrgites十分相似,围鞘由方形的壳顶区和波纹状倒宝塔形的远顶区组成.然而Octa pyrgites只有8个口折叶,有别于具12个口折叶的Quadrapyrgites.通过与幸运期水母类多种对称方式对比,发现在寒武系第二阶橄榄蛋类数量减少和五辐射对称骨状壳类缺失,表明在幸运期/第二期转换时期,底栖固着型的刺胞动物水母类多样性发生了明显衰落,甚至部分绝灭,而同期的两侧对称动物则迅速辐射演化.

著录项

  • 来源
    《地学前缘》 |2020年第6期|104-115|共12页
  •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陕西西安710054;

    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江苏南京210008;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陕西西安710054;

    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江苏南京210008;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陕西西安710069;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陕西西安710054;

    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江苏南京210008;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陕西西安710054;

    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江苏南京210008;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陕西西安710069;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古生代(界);
  • 关键词

    岩家河组; 小壳化石; 第二阶; 纽芬兰统; 三峡地区;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