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史学月刊》 >试论魏晋南北朝时期诸矛盾的发展及其相互关系——学习‘矛盾论’笔记

试论魏晋南北朝时期诸矛盾的发展及其相互关系——学习‘矛盾论’笔记

         

摘要

(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地主阶级统一政权的分裂汉末农民起义后,地主阶级纷纷组织武装镇压,其后,这种武装集团就演成了长时期的军阀混战,严重地破坏了黄河流域的经济基础。北方的经济中心,洛阳和长安,几百里内一片焦土,直接和间接的死亡,加上大量的流徒,户口余下的不到十之一二,「通考」云:「魏武克平天下,人众之损,万有一存。」(註一)而另一方面,南方遭受破坏较少,同时,自汉末以来,人力资财源源南移,社会经济逐渐上升。一方下降,一方上升,这样,就使相差悬远的南北经济暂时趋于均衡。这种均衡在政治上造成两个后果:一、以中原为中心的政权没有力最再维持全国统一的局面;二、南方的经济足以支持两个政权与北方相对抗。于是,就出现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为什么三国鼎立局面得以形成?以前常常将这一历史事变归为三国领导者们的足智多谋和善于用人。固然,曹操、诸葛亮等的足智多谋会给当时的历史以一定的影响,但三国局面之形成则不是任何个人意志可以转移的。「矛盾论」首先教导我们要严格区分两种宇宙观。辩证法是建立在唯物论的基础上的,就是要「承认客观地实在存在物(物质)独立于意识,感觉,经验等等而存在着……承认社会的存在独立于社会意识之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