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小说评论》 >狂欢化:长篇小说的一种话语方式

狂欢化:长篇小说的一种话语方式

         

摘要

21世纪以来,文坛不再充满着激越的活力、涌动新的思潮.而今,文学日渐式微,日渐平缓,在这或涨或落的文学大潮中,能够保持着鲜活的写作生命力、旺盛的创作力的作家已属凤毛麟角,莫言、贾平凹是其中比较突出的几位.80年代"开放的环境提供的文学比较(与西方现代文学,也与本国五四到40年代的文学,以及当代台湾等地区的文学),使作家意识到中国当代文学不尽人意的状况,而产生了普遍、持久的'走向世界'的愿望,期望在不长的时间里,出现一批有思想深度和艺术独创性的作品."①21世纪以来,部分长篇小说是这段话最好的注脚."文学创作作为一种精神活动本身即应具有超越性,否则,文化进程的巨大时差就使我们的文学比世界文学慢一拍,总在发生错位而构不成对话."②显然,很多作家早有意识,比如贾平凹、莫言等;比如作品,如李洱的《石榴树上结樱桃》、林白的《妇女闲聊录》、王华的《桥溪庄》,还有贾平凹的《秦腔》,他们的作品不断消解精英意识、颠覆文学叙事模式,表现出狂欢化色彩,莫言的《丰乳肥臀》、《四十一炮》、《生死疲劳》和贾平凹的《病相报告》、《秦腔》都不同程度地展示他们对当代社会的忧虑.……

著录项

  • 来源
    《小说评论》 |2006年第z2期|128-132|共5页
  • 作者

    刘广远;

  • 作者单位

    渤海大学中文系;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小说;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