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急性肝衰竭大鼠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变化和意义

急性肝衰竭大鼠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变化和意义

         

摘要

目的:比较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与其他炎症因子在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大鼠肝组织和血清中出现时间及持续时间,探讨其来源及作用.方法:采用腹腔内注射D-氨基半乳糖(D-galactosamine,D-Gal)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制备大鼠ALF模型,以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于注射后3、6、12、24、48、72 h检测血清中肝功能的变化,观察肝组织病理,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中HMGB1、白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 N F-α)m R N A变化,E L I S A法检测血清中HMGB1、IL-1β、IL-6、TNF-α水平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组织中H M G B 1表达变化.使用重组高迁移率族蛋白B1(recombinant 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1,r HMGB1)单独尾静脉注射或联合D-G a l、L P S腹腔内注射,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并计算生存率.结果:采用D-Gal和LPS成功建立大鼠ALF模型.ALF大鼠肝组织中HMGB1 m RNA表达和血清中HMGB1水平高峰均较IL-1β、I L-6、T N F-α出现晚,但其高峰持续时间更长.D-Gal和LPS注射后的3 h,免疫组织化学可见肝细胞中HMGB1由细胞核转移到细胞质中;注射后24-48 h,肝脏正常组织结构消失,HMGB1蛋白自坏死的肝细胞被动释放.添加外源性r HMGB1使大鼠死亡时间提前,ALF大鼠在相同时间点死亡率升高.结论:大鼠ALF过程中HMGB1由坏死的肝细胞被动释放,其出现时间较其他炎症因子为晚.HMGB1与其他炎症因子相互作用,可能进一步促进ALF中的炎症反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