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电针不同穴位对小鼠自发活动节律的影响

电针不同穴位对小鼠自发活动节律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穴位电针对小鼠自发性活动节律调整的时相特征。方法:将筛选出的28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百会+长强组,肝俞+至阳组,非经非穴组,空白组4组,每组7只。小鼠先光-暗控制(L∶D为12∶12,即0100-1300光照,1300-0100暗置)14 d,使动物的转轮活动与外界的光-暗周期同步,光暗驯化14 d后关闭光源转为恒定黑暗(Dark-Dark,DD),使小鼠处于自由运行状态(Free-Running,FR)。小鼠暗置条件驯化10天后开始电针。小鼠均在CT16时间点电针,频率2/15Hz,电流0.5 m A,15 min/次,电针1次/d,连续电针7 d,空白组小鼠在相同时间点CT16捆绑固定,不予电针刺激。结果:电针后各组小鼠相位均超前,百会+长强组,肝俞+至阳组峰相位超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后各组活动度均降低,与针刺前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电针干预后,各组小鼠峰值均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后各组小鼠振幅均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各组小鼠周期均延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暗置条件下小鼠自发性活动仍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电针对自由运行状态下小鼠近日节律有一定影响,其时相特征表现为:峰相位、起始活动时间超前,活动度、峰值、振幅降低,周期延长。百会+长强组能显著提前小鼠峰相位、起始活动时间,降低小鼠活动度;电针肝俞+至阳能使小鼠峰相位提前,降低活动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