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生物措施改良效果研究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生物措施改良效果研究

         

摘要

为了合理利用黄河三角洲盐碱土地资源,改善盐碱地的生态环境,在黄河三角洲滨州市阳信县盐碱地试验区,选取5种有代表性的耐盐植物(田菁、紫花苜蓿、菊苣、甜高粱、白花草木樨)进行改良试验,探究不同类型耐盐植物对盐碱土的改良效果及机理.经过3年(2011-2013)的人工种植试验,结果表明:①种植5种耐盐改良植物耕作层土壤容重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降低,表层(0~20 cm)容重降低最为显著,与基础数据对照平均容重降低率为:紫花苜蓿21.27%>白花草木樨20.69%>田菁16.77%>甜高粱10.58%>菊苣10.31%.②与基础数据相比:田菁、紫花苜蓿、菊苣、甜高粱、白花草木樨土壤的初始入渗率分别是对照的2.53倍、3.80倍、2.30倍2.46倍和3.55倍,稳定入渗率分别是对照的2.88倍、4.76倍、2.39倍、2.42倍和4.08倍.③耐盐植物具有明显的脱盐效果,表层土壤0~20 cm的脱盐率大于深层20~60 cm,土壤平均盐分降低为:紫花苜蓿41.81%>田菁35.93%>白花草木樨30.82%>菊苣27.52%>甜高粱24.21%.④土壤pH轻度降低,0~20 cm土壤pH的降低大于20~40 cm和40~60 cm土层.由此可知,5种耐盐植物对盐碱土都有明显的生物改良作用,且不同类型耐盐植物的改良效果具有一定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